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

"過得了西螺橋,過不了虎尾溪"的背景


在台灣練過武壇或是北方武術的人,偶爾會在書中或是前輩口中聽到類似"鏢不喊滄"、或是"雁過拔毛"之類的說法,不外乎就是在說滄州地方的人很剽悍,每個人都練武,連黃口小兒也是。

台灣在雲林也有這麼一句話:"過得了西螺橋,過不了虎尾溪" ,意思也大致是相同的。唯一的差別在於我是彰化人,聽這句話就是不順耳,聽起來就是說雲林那邊的武術比較厲害。所以很想把他改成"過得了大肚溪,過不了濁水溪"。

古時候(也不必多古,30年前就可以了)彰化雲林一帶是武館林立,就是為了習武保衛鄉里,而原因當然是因為警力不足、治安不好。像我老家就是為了爭奪水渠的灌溉引水的優先權,偶爾就會有械鬥,一直到1970年代都還有,為了械鬥或是展示武力,當然就要練武術,那個年代還不流行用鎗。這一村有練武搶得了水源,隔壁村只好也跟著找師父練武,於是乎軍備競賽就展開了。而廟會時的尬陣,都還算是文鬥和武力展示而已。

說到底,這幾句俗諺要展現的是當地武風興盛,人人是高手,就像周星馳功夫裡的豬籠城寨一樣,也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不負古人風氣,維持或是恢復往日光輝。不過這也表示你的家鄉治安實在很不好,就像現在我們常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一樣,或是像中南美洲治安不好,出門要帶槍一樣。

其實住在這樣的地方,說說這些俗諺,吹吹先人有多麼厲害,過過癮是不錯,但是心中總是有一股無奈的辛酸感。老師傅最常說的就是當年練武有多麼辛苦,再問他既然這辛苦為什麼當年要練拳,為的就是保護村里的福祉。而且成為一名有實力有聲望的師父也是一項謀生技能,只是沒想到社會變遷如此快速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